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舞了情未了,常来长安更相思!文旅演出让西安文物活起来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2/11/28 09:32 阅读量:

  曾有人这样形容西安,“走在长安城里,脚下随便踢的一块砖头可能就是秦砖汉瓦”,话虽然有几分夸张,却也说明了西安文物的丰富。文物是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件文物承载的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每一处文化遗产都包含着中华文化传承的密码。多年来,西安的文艺工作者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作为资源宝库,打造了一大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让活起来的文物和这座古老的城一起熠熠生辉。

  一台活跃了三十多年的旅游演出,把西安故事讲到了国外

  1988年,还没有旅游演出这个概念时,西安南稍门外的唐乐宫就推出了唐乐舞,乐曲高亢悠扬,动作舒展流畅,服饰华丽多姿,展现了盛唐气象,从而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更成为外国游客来到西安必须观看的演出。2016年,陕旅集团将唐乐舞升级为大型唐宫乐舞《大唐女皇》,2019年5月又对故事情节、舞蹈音乐重新编排升级。全剧以一代女皇武则天从选侍入宫至登基称帝期间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形象地重现了大唐王朝的快速崛起、国泰民安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血染沙场的战马嘶鸣与后宫争宠的步步惊心,将女皇武则天的一生艺术化地展现在跌宕起伏的情节里。

  《大唐女皇》演出现场。

  《大唐女皇》艺术总监钱贝妮告诉记者,为了高度还原唐代的乐舞艺术,全剧均取材于唐代壁画和史料记载,在浓缩乐舞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融汇古乐演奏、诗歌吟唱等多种形式,还保留了古典乐团现场伴奏和仿唐排箫独奏,全方位再现了盛唐时期宫廷乐队的风采。

  钱贝妮透露,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中都有大量的唐代乐舞的内容,“不过无论是壁画,还是唐俑,都是静态的,比如一个云手扶额的动作看上去很美,但却是最后的定格动作,这就需要舞蹈编排者根据今人的想象力,将其延伸开来。我们的舞蹈动作多取材于唐代壁画和唐代文物,吸取了其中的精华,不是从单一某幅壁画或者某个文物上来的灵感。”看过《大唐女皇》的人,都会被富丽堂皇的场面所震撼,而演出场地周围也都装饰有唐代壁画,一进入就会瞬间被带入千年之前,真正做到沉浸其中。钱贝妮说不单舞蹈动作,服装、化妆上也会从壁画、唐俑中吸取灵感,如唐代浅粉敷面,会比较白,腮红也会比较重,他们在化妆中会有所靠近,但结合了今人的审美,保留的是唐代的精华,包括花钿、面眼等。值得一提的是,《大唐女皇》中有一个场景,结合3D裸眼技术,呈现了唐代仕女图的即视感,很多观众盛赞,这真正让仕女图“活”了起来。钱贝妮坦言:“虽然我们是在壁画、文物中寻找的灵感,但对于很多普通观众来说,他们是先看了我们的舞剧,才会在见到唐代的文物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甚至有人看完舞剧去寻找壁画和文物。所以在我眼中,没有先后之分,让更多人看完这台舞剧后,知道脚下这片土地有着厚重的文化,这里有着丰富的文物,这里的文物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至今依然在默默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这就足够了。我很自豪,截至2021年3月《大唐女皇》已累计演出10400多场,接待世界各国元首及国际名人百余位,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20万,我们让文物活了起来,向世界讲述了西安的故事。”

  一曲舞尽长安相思意,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唐代的乐呵

  月初升起,彩灯迷离,大唐不夜城迎来了一天中最繁华的时段,各色演出依次上演:李白对月斗酒诗百篇,吟诵着千年的诗篇;不倒翁小姐姐身着锦绣华服,随着音符优美律动,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还有衣着华贵的唐装仕女,在如水月色与唐代乐声中翩然舞动,还原出千年前的长安百景,而这个艺术演出就叫《乐舞长安》,最初的灵感就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乐舞长安》演出现场。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1959年在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座上,张口嘶鸣状。驼背铺有带花边圆形垫子,其上搭一平台,用刻花毯子覆盖,其上有七个男乐俑盘腿朝外坐于平台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笛、萧正在演奏,中间立一体态丰腴载歌载舞的女子。造型新颖,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大唐不夜城的艺术家们,将这个以骆驼载乐俑为原型,编创了艺术演出《乐舞长安》。4位乐师站于骆驼四周,随着欢快的音乐手拿着各自的乐器,边转圈边演奏。骆驼上的舞女则跟随音乐进行舞蹈表演,以此使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整件作品生动鲜活地再现,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乐舞长安》编导告诉记者,“骆驼载乐俑给了我们灵感,虽然不是百分百复刻,但我们这个演出还是想表现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驼背上放置一个平台,平台上唱歌的女子,梳着唐朝妇女典型的发型,身穿高束腰的长裙,线条流畅,头向上扬,诠释了唐朝女性的神态优雅、自信。展示了盛唐的音乐、歌舞、服饰与文化交流,展现丝绸之路上商贸、文化、音乐等领域的兴盛与交流场景。”

  通过对文物色彩及人物造型复原进行创新演艺,将唐三彩的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复原展示,同时融合音乐及舞蹈,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复原、展示与传播。艺术家们说,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而《乐舞长安》在大唐不夜城演出,不但向更多市民游客展示了唐三彩这一国之瑰宝,也让文物变得立体起来,“一曲舞尽长安相思意,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定格了这样一个历史瞬间:一个唐代乐团,七名男子手持各色乐器,认真演奏;一名女子踏乐起舞,舞台就在一只骆驼的背上;笙、箫、排箫、拍板、琵琶、箜篌和横笛,雅乐、散乐与胡乐,方寸之间的表演微缩整个大唐乐舞……我们把这个场景还原下来,让文物从静态变成动态,用动态表演讲述唐代究竟有多乐呵,文物真正活了起来,游客也能真正梦回大唐。”

  从《传丝公主》到《梦长安》,西安艺术家一直在努力

  作为一个文化古都,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6年,西安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打造的原创舞剧《传丝公主》登陆中国国家大剧院,引发了各方关注和强烈反响。这台舞剧以唐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瞿萨但那·麻射僧伽蓝及蚕种的传入》和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代木版画《传丝公主》为史料依据,以唐代公主李宁儿与拂菻国王子小波多力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两个人克服种种磨难,公主终将桑树和蚕种带入拂菻国,将中国丝绸传播到世界的故事。整台舞剧,主创们从古典诗词和绘画中寻找灵感,借用其意境演绎舞蹈,比如用李白的“醉入胡姬酒肆中”演绎《胡姬舞》 ,取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的画意演绎《簪花舞》 ,取唐代画家张萱的《捣练图》演绎《捣练舞》 ,取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演绎《西凉武舞》 ,从细微处融入唐诗、唐画、唐俑等唐代文化元素。而为主要角色设计的独人舞、双人舞和三人舞,以及为表现西市风情、桑园春色、梨园乐舞等设计的情景舞段,都有鲜明的唐文化特征。

  《梦长安》演出现场。

  无独有偶,西安城墙盛唐礼仪文化主题演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也是从诗歌、典籍、壁画中寻觅了很多灵感。如舞蹈《春江花月夜》就没有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中止步,倒是让人看到了周昉笔下的《簪花仕女图》,看到了“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意,也看到了世间百态、鲜活生动,如一幅唐代社会市井生活的丰富图景。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宁告诉记者:“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灿若星辰的时代,我们以盛唐礼仪为切入点,以一场恢宏儒雅的入城迎宾仪式,展现古都西安的文化形象。西安城墙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仪式上使用的道具、服装、音乐、舞蹈等,基本上都是参照文献及考古资料来模仿唐风,体现大唐盛世特色。融进了西安城墙守护团队和创意策划团队共同的心血和汗水。我们遵循守护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的宗旨,用辛勤的劳作和艺术的创造,努力维护好‘文化国门’豪迈形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将文物转为实景演出,将典籍诗歌用歌舞呈现出来,将壁画中的舞蹈动作复原,再现盛唐繁华……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始终在滋养着我们。西安艺术家以文物为资源,挖掘文物价值,讲好西安故事,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脉永续传承,永无止境。(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张静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尚洪涛)

编辑:王嘉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2 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