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咸新区六旬木匠傅师傅复原两千多年前的古战车 传承非遗技艺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 时间:2020/12/20 09:58

  车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承载着人员流动、物资流通的功能,尤其在古代,战车更是驰骋疆场的“重型武器”。

  如今,随着时代更迭,古战车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那么,古战车究竟长什么样?是如何打造的?又蕴藏着怎样的技艺?近日,我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一位车木匠,就用传统木工技艺,复原了一辆2000多年前的古战车。

  在古代战争中,战车可谓冷兵器时代的一大杀器,我国最早的战车出现在夏朝,春秋战国时战车达到鼎盛,我们眼前的这辆战车,就是参照战国晚期楚国战车按1:1比例复原而成的,木轮直径1.4米,车辕长3.4米,车轴长3.2米。

  ▲傅平

  咱做的这东西是实实在在的,战车咱要力争做到复原零距离。

  傅平今年68岁,为了打造这辆战车,他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耗费了大量心血。按说,如今这个年代,这种战车并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也很难有什么特殊的用途,那么,傅平为什么还要执著于修复古战车呢?

  傅平家住咸阳市北杜镇北杜村,说起傅家,当地老一辈无人不知,傅平的曾祖父从1897年起就在北杜开木匠铺,主要就是做木轮大车,车木匠的手艺一直都是世代相传,但到了傅平这一辈,木轮大车却做得越来越少了。

  ▲傅平

  从学校回来就跟我爸学木匠,做车木匠,到了七十年代慢慢的农业机械也就多了,这个车就做的很少了。

  时代淘汰了木轮大车,少年时的傅平虽然学得了一身车木匠手艺,但最终,他不得不另谋它业。此后的几十年里,傅平撂下了做车的技艺,但手上不做了,心里却忘不了,拿他自己的话说,他身上流淌着车木匠的血液,有时候晚上做梦,都会梦见木轮子。时间来到2012年,此时的傅平已年至花甲,就在这时,一些特殊的客人找到了他。

  ▲傅平

  打电话给我说我在文化馆呢,给文化馆介绍了一下说咱北杜有个项目是车木匠,人家很感兴趣你来一下,那我当然很高兴。

  原来,是当地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傅平,希望他能制作一辆木轮大车,用来展示和传承木轮大车这项非遗技艺,听到这个消息,傅平身上沉寂了多年的车木匠火苗,又重新燃了起来。

  木轮大车对原料的要求很高,拿行话讲:木料必须要经过三冬两夏自然干燥,尤其是车上的一些关键部位,必须经过蒸煮,下功夫备好料,再利用傅平的家传木工技艺打造,成品才具有非遗价值。两年辛苦下来,第一辆木轮大车终于打造完成,可这时,傅平却觉得,造车这件事,才刚刚起步。

  ▲傅平

  像我这个年龄,我不戴眼镜,我心能到眼能到手能到,像满足这个条件的人不多了,能做的人还是有,这确实话咱这个硬卯结构的活,再可能再过几年就危险了,没有人了。

  经过了第一辆木轮大车的制作,傅平觉得,做车不是目的,制作的过程远远要比结果重要,他还要继续造车,为的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把这项手艺展示出来,传承下去。就这样,之后几年,傅平又打造了多辆木轮大车,他也被评定为陕西木轮大车非遗传承人。

  ▲王智

  (傅平)不断在超越自己,不断在思考,还有很多自己不了解的,也都通过做各种实验去再现它,我觉得这是他身上的一个匠人精神光芒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不在于最后这个车做好,我们在成品车跟前照一张相,我们说这是非遗,不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它在于过程,在于技艺在于细节在于它背后那种文化。

  连续打造了几辆木轮大车后,傅平又萌发了一个新的念头,那就是打造一辆古战车。

  ▲傅平

  战车想了几年了,因为通过做这个木轮大车,咱要找些东西,我老先人做了几辈人,到底(战车)是个啥。

  傅平说,打造战车同样要用传统的木工技艺,对自己的手艺也是一种挑战和提升。然而,查阅大量资料后傅平却发现:木轮大车有据可依,车轮多大、车轴多长都有定数,而战车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资料,并且每个时代的战车并不相同,为了掌握战车的准确数据,从2016年冬天开始,傅平和外甥李府容一起,开启了考察之路。

  ▲李府容

  参观这个车马坑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车很多很多确实是没见过,还是想把传统的一些东西古老的技艺,包括古老的技艺的这个外形一些造型,我也很想把它恢复了。

  李府容学的是美术,本身就对甲胄、战车很感兴趣,就这样,两人辗转河南、山东、湖北等多家博物馆,最终,他们决定以淮阳马鞍冢出土的战国晚期楚国战车为原型,一比一进行复原。

  ▲李府容

  我们现在复原的战车它实实在在的就是实用品,就是古代的战车。

  ▲傅平

  越接近越好,只要是能想到的,只要是资料上有的,就一定朝那个地方靠拢。

  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又耗费了三个月的心血制造,这辆楚国战车终于基本成型。傅平说,这辆战车整车没有一颗铁钉,甚至很少用胶和楔子,全部由榫卯结构完成,他和外甥都比较满意。但尽管如此,傅平制造战车的脚步却没有停歇,最近,他又投入到了汉代双辕战车的复原中去,他希望在自己还干得动的时候,尽可能把这项技艺传承发扬。

  ▲傅平

  我现在能继续坚持,关键是要把这个手艺传,希望更多人学习。

  从2012年打造木轮大车开始,傅平还逐渐组成了一套班底,收了徒弟,为了保护和传承技艺,傅平还专门整理了造车口诀,并详细注解,对其中很多技艺做了改进。

  傅平造车,重过程而轻结果,目的就是为展示先辈的智慧技巧,保护和传承这项非遗技艺。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像傅平这样的能人巧匠投身到非遗传承中来,让陕西的非遗文化更加精彩。

  记者|王伟民摄像|张鑫

编辑:王嘉

分享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2000-2020 西安网 版权所有